新笔趣阁 > 科幻小说 > 重生八零空间小富婆免费阅读 > 第169章别开生面的酒会

第169章别开生面的酒会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这话说出来后,陈清秋的心里就后悔了,她是不想跟陈经国一家有任何交集,只是话说出来了,又不好意思收回来。

    过完元宵节,这个年也就算彻底过去了,生产生活回归到正常,土窑开工第一天,陈清秋就把陈经国将负责土窑瓷泥运输的事告诉了秦帆。

    这事在陈清秋心里认为是一件小事,但在合伙人秦帆心里陈经国再不济都是她的父亲,事实证明,与股东沾亲带故的人加入企业容易引起矛盾,她十分注意这一点,所以,觉得有必要征求秦帆的意见。

    如果秦帆反对的话,那她就有借推翻原来的决定,对陈奶奶也算有了一个交代。

    不过,秦帆听了她的话后,却给她竖起大拇指,觉得她做得好,夸她大度,说什么“肥水不流外人田,挺好的!”

    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元宵节过后,年就算过完了,生产全面恢复正常。

    距离学校开学却还有一个星期时间,陈清秋利用这个时间拜访了张萌给她的客户,收获还算不错,六家有意向的客户中,有三家与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瓷泥供应合同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,算了一下,加上与张友志与张萌签订的合同,一年所需的瓷泥量正好与秦帆土窑练泥车间的年生产总量相当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只要维护好这五个客户,那土窑光练泥车间的年末利润都相当可观。

    秦帆高兴得笑得合不笼嘴,心里越发佩服陈清秋的经商头脑,陈清秋心里也很高兴,却没有满足于现状,她心里还惦记着丘老板这条大鱼。

    丘老板的陶瓷厂规模比较大,瓷泥需求量也大很多,如果丘老板能成为稳定的客户,那土窑练泥车间的年利润将往上翻一翻。

    陈清秋年后第一个回访的客户就是丘老板。

    丘老板看到陈清秋前来并不热情,哪怕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,他的脸上也没多少笑容。

    在丘老板看来,陈清秋本身没多少实力,只是一个关系户而已。

    作为关系户,商谈时多少会有些顾忌,这对于他一个有实力的商人而言是相当不公平的,年前执行完合同之后,他就跟陈清秋明里暗里强调:他跟她的生意仅仅这一次,因为他有固定的瓷泥供应商,他不想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就是不想跟陈清秋再有合作。

    陈清秋当时笑而不语,现在也没有提起合作的事,说明自己的来意时也就说只是作为客户回访与调查,希望丘老板给能得到中肯的意见,以期提高产品的质量,改进服务。

    话说到这个份上,丘老板也不好意思拒绝,还是认认真真地提了一些意见,陈清秋非常虚心地接受,并做了记录。

    完后,陈清秋表示想参观一下丘老板的陶瓷厂,因为有那层道不明理不清的关系,丘老板只得亲自陪同她走一趟。

    丘老板的陶瓷厂规模算是中型企业,管理与技术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

    参观完后,陈清秋发现了陶瓷厂许多的不足,例如污水处理方面用的是明渠,整改成暗渠既能美观又能充分利用空间;堆积如山的陶瓷碎屑十分占地方,完全可以粉碎后变作装修材料……

    离开的时候,陈清秋借着聊天略为提点一二,而丘老板听后足足回味了数日,之后果断决定按照陈清秋思路改进了厂区几处存在的问题,还打过几次电话征求陈清秋的意见,为此,陈清秋特意利用周末跑了几趟。

    一个月后,丘老板陶瓷厂的改进方案开始启动,三个月后,改进的几个方面全面完工。

    丘老板对于改进后的效果十分满意,还请陈清秋去现场观摩。

    一来二去,丘老板与陈清秋的关系也变得熟谂,对陈清秋的为人与能力也十分肯定。

    丘老板也是一个性情中人,为了感谢陈清秋,决定把陈清秋列入瓷泥供应商之一,只要陈清秋有多余的瓷泥供应,他就全部按市价收购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陈清秋可以与他原来的瓷泥供应商可以同分一杯羹了。

    陈清秋十分高兴,可是,秦帆知道后却很为难,他说:“咱们土窑生产力有限,根本就赚不到丘老板的钱!”

    陈清秋听到秦帆这样说话,真感觉他老了,脑子连这样的弯都转不过来:“咱们可以扩大生产,建多一个练泥车间不就得了!”

    “对喔!”秦帆摸着自己的脑门笑得比哭还难看。

    说干就干,当天就走访了土地使用人与当所在的生产队。

    八十年代末期,对于土地用途方面管理还很松,只要土地使用人同意,当地生产队也没意见,想干嘛就干嘛,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搞定了建车间所需要的土地。

    资金方面也比较宽裕,年前清空了堆积如山的瓷泥,腾出一大笔被积压的资金,两人经过商议,决定拿出一小部分利润分红,大部份留作年后生产周转,现在正好派上用场。

    陈清秋要上学,只有周末才有时间,平地建厂房的这事就落在了秦帆的身上,他也当仁不让,挑起了这个重任。

    四月份动工,计划八月建成,结果提前到了六月底完工,在这个什么都依靠人力的时代,能够拥有这个速度实在是相当惊人。

    为了快速赚钱,秦帆也够拼的,日夜赶工,结果在完工当天累得病倒了。

    两人分工合作,陈清秋早在厂房动工初期就与广城的买机器的刘楷取得了联系,表明意思后,刘楷给她寄来了许多产品说明书。

    陈清秋并没有立即决定购买原来型号的机器,而是将所有的新研制的机器了解了一遍,最后决定购买比三年购买的产品功率大一倍的机器。

    机器大所花的钱也多,所幸随着科技的进步,机器反而便宜了。

    三年前买的机器需要两千三百元,而现在比原来降了足足五百元,功率大一倍的机器比原来的机器贵了八百,只需要两千八百多,

    功率大一倍就意味着生产力大一倍,怎么算买大功率的机器都划算,陈清秋征求秦帆的意见,尝到甜头的秦帆当即拍板同意了。

    七月初,随着暑假的到来,放了假赚零花钱的学生开始努力挑瓷泥,土窑里的瓷泥收购量又开始大幅增加。

    机器在厂房峻工前两天就到位了,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厂房简单装修,又花了两天时间安装调试,在陈清秋放假的第二天正式投入生产。

    这一天,新厂房新机器的开工仪式上,陈清秋与秦帆各自邀请几个好朋友参加,客户方面除了张萌、张友志、丘老板以及张萌介绍的三位客户外,还特别邀请丘老板,另外还请了包括村长生产队长在内的十几个村民。

    名义上是庆祝新厂房开工,其实是一个小型的联谊会,全程由陈清秋亲自策划指挥,目的是既省钱又能在情感上作一次沟通联络,还能全方位地展示土窑的实力。

    开机之前,原本打算让秦帆讲一翻话,但不知道秦帆是怎么想的,无论怎么说都不愿意自己上台,反而一个劲地将陈清秋推上去。

    所有的人站在练泥车间前面的空地上,比空地高两个台阶的大门作为临时舞台,明眸皓齿的陈清秋往石阶上一站,还没出声,就迎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。

    深知长篇大论的弊端,陈清秋只是作了简明扼要的演说,五分钟后,在众人的热烈的掌声中,她命令开动机器。

    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响起,秦帆脸上笑容灿烂得跟花朵一般。

    他近来真的是累坏了,但看到机器喷薄而出的瓷泥,就像看到白花花的票子滚滚而来,就算再累心里也觉得值得。

    开工仪式之后,请所有的客人吃了一顿自助餐。

    干净的食堂里,利用许多炽光灯组合得到柔和温暖的效果,一长溜桌上铺上一层红布,上面摆着十几种各式冷热食品,有荤有素,还有几种大家都喜爱喝的糖水,村里人喜欢喝的娘酒和白米酒也可随意饮用。

    窗台上,还摆了一部从郑明成父亲那里借来的收录两用机,一直播放着这个时期流行歌曲,令人心旷神怡,新鲜有趣。

    虽然没有后世酒会的奢华,却是大南村别开生面的一次聚会,有创意的一次餐会,从此,村里村外年青人请客吃饭时,经常会模仿陈清秋这次策划的酒会,取代传统费钱又烦琐的酒席。

    这次开机仪式十分成功,不仅现有的客户肯定了陈清秋他们的能力,还让丘老板当场签订了一年的瓷泥供应量。

    丘老板由之前的口头承诺变为一纸合同,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这个合同足以消耗新机器带来的产能三分之二。

    这份合同的签订,意味着新机器的投入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,接下来就是努力经营,坐等收益了,没有意外的话,练泥车间的利润将会比前一年翻三倍。

    原本还担心大额资金投入会是一次大冒险,没想到机器才开动就有了订单,这让秦帆如同吞下了一颗定心丸,瞬间觉得练泥比制瓷还赚钱。

    “清秋,如果光练瓷泥咱俩就能赚到大钱,以后干脆把土窑所有的制瓷车间都改成练泥车间得了!”秦帆说这话时,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,而是出自肺腑。

    他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白活了,辛辛苦苦劳作,将大好的时光放在制瓷上面,却只能勉强支撑着土窑不倒闭而已。

    常常入不敷出,狼狈不堪。

    做陶瓷生意的商人都一致认为制瓷才能赚到钱,所以,既制瓷又练泥的生意人都像秦帆一样将工作重心放在制瓷上,练泥只是顺带。

    在他们观念里,如果制瓷都赚不到钱,那练泥更不可能赚到钱。

    没想到陈清秋来后完全颠覆了他的观念,他现在觉得只有练泥才能赚钱,制瓷都是.d亏本生意。

    可是,陈清秋却白了他一眼:“秦叔你错了,真正赚钱就要制瓷,咱们练泥车间的投资就到此为止,接下来应该将资金与精力转到制瓷方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