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球的使命,她反复斟酌:唯有尽快推动帝国乃至整个世界迈入现代化,才能为未来对抗神族积攒足够的力量。而要筑牢现代化根基,李患之率先将目光投向能源领域 —— 她深知,若能寻得火晶的下落,以火晶为核心能源,帝国能源领域的核心难题便能初步破局。
能源之外,国家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更需先行。为此,李患之召集中枢阁众臣彻夜商议,最终敲定改革方略:上至朝廷中枢的决策架构,下至府道州县的行政末梢,连同五府军队的编制体系,一同启动全面的新制改革与官职调整,以雷霆之势扫清旧制桎梏,推动帝国全方位跨向现代化进程。
正是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铺垫就绪后,中枢阁才正式颁布了组建远洋舰队的谕旨 —— 探寻新大陆,既是为帝国开拓资源疆土,更是为现代化进程寻找更多可能性,每一步都循着李患之的核心目标稳步推进。
为筑牢帝国现代化根基,李患之首先从朝廷中央架构入手,以 “细化职能、提升职效” 为核心,推动了一场彻底的机构整编与规划 —— 她将中央机构更加明确的划分了等级,搭建起权责清晰的现代化治理框架。
一级机构为帝国核心决策与监督层,共设四席:其一,原中枢阁更名为 “内阁”,阁员仍由原中枢阁成员担任,核心职责是辅助皇帝统筹国政、传达谕旨,成为连接皇权与各部门的中枢纽带;
其二,“军事委员会” 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机构,总揽军事战略制定与军队调度权;
其三,“监察委员会” 执掌最高监察与审计权,负责督查各级机构与官员,确保权力运行合规;
其四,“帝国最高法院” 专司最高司法审判,统辖全国司法体系,维护律法统一。
在一级机构之下,设 17 个二级职能部门作为执行支撑,分别是外交部、国防部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人事部、安全部、民政部、司法部、财政部、交通部、水利部、建设部、能源资源部、商务部、审计部、帝国中央银行与国家发展联合委员会 —— 各部门各司其职,覆盖外交、民生、科技、经济等关键领域,为帝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全方位职能保障。
此外,内阁、军事委员会等一级机构还直辖多个二级、三级辅助机构,如: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!
帝国报社——负责舆论引导与信息传播,并管理在国土之外设置的媒体机构;
海关总署——统管对外贸易与边境检疫;
税务总署——统筹全国税收征管;
帝国学院——乃是帝国最高学府,分设陆军学院、海军学院...等各种专业的学院,教授帝国科学及专业知识;
帝国军工局——负责研制、制造军事武器装备;
金融及市场监督总署——规范金融秩序与市场行为等。
这些部门如同架构的 “毛细血管”,确保中央政令高效落地。这套中央体系的搭建,正式为天明帝国奠定了现代化治理的基础模式。
地方治理层面,李患之彻底废除了沿用已久的 “府道州县” 管理体系,转而推行 “省、市、县、镇” 四级管理模式;同时取消原有的巡抚、知府、知县等职衔,改设省长、市长、县长、镇长为地方行政主官,让地方治理架构更贴近现代高效的管理逻辑,有效打通了中央政策向基层传导的通道。
军队改革则以 “标准化、现代化” 为目标:军事委员会被确立为全国军队最高领导与指挥机构,彻底取代原有的五府军管理制度;
军队建制上,推行 “集团军、军、师、旅、团、营、连、排、班” 的现代化层级体系,让军队指挥与调度更具系统性;
并且建立了军衔制度—— 取消大将军、将军、宣抚使、镇抚使、总督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