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九章 乾熙十八年,恒寒气候不远了(2 / 4)

朱高煦顺势接话道:“为后世子孙计,扶南半岛不容有失,两孟(孟甸、孟挝)有张辅、朱能镇守,两暹亦需两位大将镇守!”

“陛下,于大明而言,扶南半岛乃边陲蛮荒之地,有英国公、成国公坐镇足以,何须再派大将?”

右都御史陈镒走出班序,躬身行礼道。

薛禄、陈懋等勋将立即对陈镒怒目而视。

朱高煦却微微一笑,抚须道:“陈卿,扶南虽地处云南之南,对朝廷来说,确是边陲。但那里的水稻一年三熟,澜沧江等流域更是有着广阔的平原可供开垦。若能对扶南加以开发,数十年后便可‘扶南熟,大明足’!”

“陛下,大明坐拥两淮、湖广、两辽等广大平原,无论是甘薯还是马铃薯,皆可在灾荒之年,解决民间之饥荒。而开发扶南,耗时耗力不说,还需武力镇防蛮夷作乱,若所托非人,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?”

陈镒恭声劝道。

朱高煦高声道:“朕决意郡县扶南,陈卿无需多言。”

接着,他大手一挥,示意陈镒退下。

群臣能感觉到朱高煦兼并扶南的执念,就像永乐年间朱棣要把草原上的瓦剌与鞑靼打残的执念一样。

继续阅读

事实也是如此。

为了吞并扶南,朱高煦早就进行了布局与谋划。

从乾熙十二年四月,他调张辅入云贵都督府担任军参总督开始,算是对兼并扶南半岛的一个关键性布局。

张辅不负所望,率领大明官兵艰苦奋战,迫使思任法在乾熙十三年的四月派出使者向大明赔款求和。

于是,大明第一次征讨麓川之战以麓川一方求和告终,大明取得胜利。

而那时的胜利对朱高煦来说,只是大明兼并扶南半岛的第一步。

他那时不杀思任法,是因为那个时候整个扶南半岛还没有大乱起来。

等到原安南地方豪族黎利在交州府起兵叛乱,老挝宣慰司也跟着乱起来之后,朱高煦自然要趁机把思任法往南赶,让战乱席卷整个扶南半岛,这才符合他的利益。

在乾熙十四年十月底,朱高煦以大都督府左都督张辅挂平蛮将军印,云贵一军戎政提督赵安、云贵二军戎政提督蒋贵、云贵三军戎政提督任礼为左、中、右参将,王骥、陈怀、高士文为参谋,领兵十万,进讨思任发。

同年十二月,思任法大败之后,不得不携带妻子从小道渡江经景迈逃往暹罗,随其渡江溺亡者不下万人。

至此,大明第二次征讨麓川之战,以麓川思任法、东吁吞秃鲁政权覆灭为结束。

随后,朱高煦设置了孟甸、孟挝两个承宣布政使司。

接着,乾熙君臣用了两年多的时间,在扶南半岛北部建立起了三司行政体系,完成了对原麓川、孟养、木邦、缅甸、老挝等宣慰司的郡县化,正式在那里站住脚,实现了有效统治。

与此同时,朱高煦利用锦衣卫密探无孔不入的间谍之能,顺利把思任法、黎利等人掀起的战乱引入了暹罗、真腊、占城三个国家之中。

更是借黎利的手,完成了对扶南半岛南部三个小国的祸害。

就这样,乾熙十六年十二月初,兼并三国的黎利僭称大越皇帝,建立黎氏越国王朝。

从乾熙十二年到乾熙十六年,四年的时间,扶南半岛上因为思任法、黎利等人掀起的战乱而死亡的土着人数超过了一半。

那时朱高煦见兼并扶南半岛的时机已经成熟,于是在乾熙十七年二月初颁布讨伐黎利的诏书。

在大明正式举兵讨伐黎氏越国后,黎氏越国内部爆发了很多叛乱。

同时,孟甸与孟挝境内的东吁、木邦、景迈等土酋豪强也趁机掀起叛乱。

经过乾熙群臣的努力,两孟境内的叛乱在乾熙十七年九月彻底剿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