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母亲家族不显赫。原来各位帝的母亲家族都是比较厉害的家族,都能够帮助他们,是他们实力的一部分。尤其是个别人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,属于强强联合,所以要写出他们的名字。何况不是大部落,连个姓氏也没有,往哪里写去。二是来历清楚。一开始就那么几代人,身份容易确定,帝的父母来源也是重要人物,不仅仅是父母,重要的是帝,帝的身份也是极其重要的。后来的帝舜和帝禹要么是母亲地位低下,不是明媒正娶的,要么是牵强附会借用名声的,自然也无法写。三是不是小老婆那么简单。如果说只有正妻才可以写,那么帝挚母亲是怎么回事。帝挚就干了两天,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,照样还有他母亲的名字,帝舜和帝禹可以大人物,怎么会没有写,这与常理不同。说明里面还有疑点,不过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,只能猜测这里面有问题。估计迁哥故意为之,留下伏笔,不能明说,只能暗示。
第五,帝舜、帝禹是一脉?
按照正统的说法是一脉的。但是奇怪的是中间又差了四辈。等于是孙子传位给爷爷,难道不奇怪吗?别说年龄的事,就是道理上也说不通。难道说古人选择强有力的首领不看别的,只看能力?过去的事情有时候谁也说不清。但是相信,帝禹的上位也不是一帆风顺。鲧可以被杀的,杀父之仇,不能不报。这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,后人不好说。我们试着推理一下,这两个人是一脉相承,又都是厉害人物,不可能没有交集,但是两者的交集说得很少,只是让大禹去治水,目的还说不好。
第六,黄帝子嗣二十五,称帝的为什么仅有两脉?
前面的帝很清楚,后面的帝舜和帝禹都说是黄帝的子孙,但是都存在疑点。与帝尧先后都差得太多,不像是正常继承的。黄帝那么多子孙,到帝舜时经历了那么多代,不会没有一个精英出现。
那么就奇怪了,写得仅仅两脉,所以不由人不怀疑这里面有问题。帝舜和帝禹不一定是黄帝的直系子孙,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怀疑。尤其是帝禹,单独注明昌意和鲧都没有称帝。这还用说嘛,很清楚的事。写这句话的意思反而此地无银三百两。这两个人的父亲都是一般人,为了继承地位,必须打造成为潜在的称帝候选人圈子里的人。年代久远了,别人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了。
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,随便让人打扮。
即便按照概率测算,25个儿子,称帝的2脉,占比仅仅8。可见,势力越强,越出能人,能人越多,势力越强。良性循环的优势又出现了。可见,这些帝也就是在一个小圈子竞争,不是理想的禅让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