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一七一章 入城受降(2 / 3)

天唐锦绣 公子許 3534 字 1天前

武官员、取得林邑国玺。

姜恪迟疑一下,道:“不如末将在此安置降兵,将军入城接受林邑投降?”

伐师灭国乃最为显赫的军功之一,而彰显此项军功的便是获取帝国国玺、接受帝国国主降书。

此等功勋自应由主将享受,岂能轮到他这个校尉?

刘仁愿看他一眼,沉声道:“不必在意其他人或羡慕或嫉妒,当务之急是赶紧将林邑纳入囊中,绝不容许有一丝半点谬误,否则咱们非但无功、反而大罪!”

姜恪实不愿再出风头,但此刻也只能顾全大局,领命之后率领数千人马自东门入城。

一队队盔明甲亮、雄壮威武的唐军策骑入城,按照事先预定之计划奔赴各处战略要地接管防务,阖城百姓几乎全部走出家门站在街巷两旁,对着唐军指指点点、交头接耳,面对伐师灭国的唐军,百姓也好、商贾也罢并未有多少恐惧,反而更多好奇。

这就是天下第一强大的唐军吗?

看上去果然与林邑军队大不相同,身躯更为雄壮,气势更为肃杀,军容更为鼎盛……

以后咱们也要由这样的军队来保护了?

咱们也成唐人了?

倒也挺好……

在林邑百姓、商贾瞩目之下,唐军自东门蜂拥而入,随即潮水一般涌向城内各处。

姜恪自率领千余兵卒直奔王宫,宫门、城墙、殿宇等等一一接管,直至国主寝宫,这才翻身下马,让兵卒将此处团团围住,自己一手摁着腰间横刀的刀柄,带着麾下兵卒迈开大步昂首直入。

明亮的寝宫之内,内侍、宫女皆跪伏于地,妃嫔们震天哭声在唐军鞋履踩踏地板之时戛然而止。

姜恪站在寝宫门口,见到一人仰面躺在床榻之上,头发、衣裳显然刚刚收拾过,若非面色青紫的中毒特征,看上去倒也有几分安详。

一挥手,身后几名早就收买的林邑官员躬身走上前去,仔仔细细查看一番,禀报:“验明正身,正是国主!”

姜恪狠狠松了口气,若是诸葛地不肯伏诛来一手偷梁换柱、金蝉脱壳,那可就麻烦了……

见可伦翁定跪在一旁,遂上前两步,温言道:“阁下居间奔走、消弭战争,使得林邑上下不虞陷身战火之中,功勋卓著、堪为表率!还请节哀顺变,协助大唐接管林邑全部事务尽快稳定局势。”

可伦翁定哭的喉咙沙哑,抬头问道:“未知上国如何处置国主之身后事……”

姜恪道:“都督有令,诸葛地虽然篡位夺权、窃据王位,但毕竟关键时刻为了举国百姓甘愿自裁以谢天下,故当以国礼葬之。”

无论如何诸葛地都是林邑国主,既然并未率军抵抗,以自裁之方式保住自己的体面,那么大唐就给他一个体面。

可伦翁定这才彻底放心:“谨遵上国旨意!”

唐军入城之时,林邑朝堂上下并不知诸葛地之打算,故而纷纷躲藏起来以免被唐军逮捕捉拿、兴师问罪,等到诸葛地已经自裁、且得到大唐准予国葬之礼,且可伦翁定当众宣读国主遗诏、林邑举国内附,那些官员们又纷纷钻出来,兴高采烈的配合大唐接管军政事务,卑躬屈膝、极尽谄媚。

国家兴衰浮沉,国主生死存亡,又与他们何干呢?

一朝天子一朝臣,大唐总归是要人来治理林邑吧?

连可伦翁定都投降了,更何况他们这些人呢……

有了这些人协助,接管林邑军政要务的脚步加快许多,等到刘仁愿将城外降兵妥善安置后入城之时,整个陀罗补罗城已经焕然一新,百姓、商贾们见战争消弭、局势稳定,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上,面对入城的唐军载歌载舞、热烈欢迎。

进入王宫,见到林邑官员在姜恪监督之下恢复税收、普查人口、安抚百姓,一切快速进行有条不紊,颇有些惊讶。